12月26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外國文學研究團隊在騰訊會議上召開了題為“弗洛姆與薩特的自由倫理之辯”的法蘭克福學派系列研究研讨會。這是對法蘭克福學派研究的第二次研讨會,兩次研讨會均由商務英語系副教授張菁華老師主持。此次參會的除了外國文學團隊的全體成員外,并特邀了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湖北第二師範大學的張俊副教授。

法蘭克福學派是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之一,推進了20 世紀新馬克思主義研究在實踐與理論上的文化轉向。弗洛姆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資本主義的核心問題是社會中“人”的問題,健全的社會需要由精神健全的人組成,而健全的人格的基礎是現代人必須擁有“積極的自由”。為此,在這次講座中,張老師将受到兩次世界大戰影響的,幾乎同一時期出現的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和法國存在主義思潮結合起來,從“自由的基礎”、“自由的特點”和對“自由的态度”三個方面,比較和梳理了雙方代表人物弗洛姆和薩特的自由倫理思想,得出了健全人擁有“積極的自由”的前提是需要不斷地做出正确的選擇,最終形成“自在的自我”和“自為的自我”的共同體。
張老師在第一次的研讨會講座中,探讨了青年馬克思批判的工業文明中的“異化”現象;在這一次講座裡,她繼續探讨了老年馬克思對商品經濟“拜物教”的批判。工業文明中的“異化”現象是商品經濟中“拜物教”的基礎,從社會文化的“異化”到經濟學領域的“拜物教”,早期和晚年的馬克思的思想一脈相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龐大的壟斷集團和官僚機構形成的“工業化新封建主義”使個人喪失了個人和獨立,成為飽食終日的自動機器。喪失了自由人的“自由”,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失去了健康的人格和自我的創造力。因此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能構建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
張老師的講座結束後,外語學院新引進的高麗麗博士給全體隊員分享了她多年的科研成果,對推動外國文學研究團隊今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次會議,組員讨論熱烈,張俊教授給予了肯定的點評。院長曹曼教授做了總結發言,她指出在研究法蘭克福學派時,要将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同時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形成理論和教學的合力。同時,她強調外國文學研究團隊需要加強成果的産出,積極申報相關課題和攥寫有質量的論文,強化科研建設。此次會議在嚴肅認真而又愉快的氣氛中結束,大家期待着2021年能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