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英語系按計劃開展了科研工作坊活動。本次活動由英語系拓展英語教研室教師孫婷婷主講,英語系主任賀玲主持。分享主題為“本科翻譯專業學生聽說能力培養——口譯課程與聽說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此次科研分享來自于孫老師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翻譯教學改革曆年來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部分學校仍區分不好翻譯教學與教學翻譯,各門課程各自為政,學生語言知識不牢固,導緻後續口譯課程進展不順利,大部分時間都在解決語言技能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本科翻譯專業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問題,尤其是相關課程——聽說課及口譯課教學模式研究,存在着一定的意義。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從訪談、問卷調查、課程組研讨起步,調查翻譯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現狀以及現有聽說課程及口譯系列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拟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立體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服務。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學目标要依據《國标》和院校人才培養目标,不僅需要考慮課程的整體目标,還應該考慮課程的階段性目标;針對教學内容,需要以課程群為基礎,加入具有時代性和地方特色的課外輔助材料,直接對應翻譯的職業發展需求;教師的教授模式需要以技能習得為主線,語言習得為輔線,并涉及多個不同主題的教學,分層次及階段逐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的學習模式應由以往的教師為主向學生為主過渡,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教師講解、學生訓練、小組讨論、模拟實踐,課程作業及線上學習等按階段設置目标;多元教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導,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課堂評估可分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評估(學生對教師課堂評估,學生課堂互評,學生課堂自評)和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評估(語言知識、學習技能、職業素養),并随着教學進程推進不斷深化評價的内涵;實踐途徑涵蓋校外實習(頂崗實習)、專業實習、第二課堂、專業競賽、企業、政府機構及志願者服務。通過反饋,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生及社會層面均得到了較好的反向。在分享結尾,孫老師也對課題進一步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即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平台的設置并豐富實踐教學的内涵。
賀玲老師對本次科研工作坊進行了總結。希望通過本次科研工作坊,提升教師們對于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熱情,并且能夠彼此交流相關經驗,促進英語專業的整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