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商務英語系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舉行本學期第一次科研工作坊。本次科研工作坊主題為:對話“文化工業”——虛拟自我的倫理觀,由張菁華副教授主講,商務英語系全體教師參加本次工作坊。會議伊始,商務英語系主任藍建青對本學期的科研工作坊活動安排進行了簡要介紹,希望通過科研工作坊,展示教師科研成果,激發新的科研生長點,提高教師科研能力,促進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和發展。
随後,張菁華老師對“文化工業”背景下的虛拟自我及其倫理觀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虛拟自我在古今中外就有,從中文的唐詩宋詞中的“自我”想象到古希臘神話的納喀索斯的自戀情結;無一不是虛拟自我的向外投射。而在當下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虛拟自我在“文化工業”的背景下顯得更加具有多維度。這種多維度使得人的自我符号性,自我社會性,自我意識性變得更加地抽象,而使得自我的主體性在皮亞傑的四種行為--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中失去可以追溯的範式,從而陷入遼闊的虛無主義的深淵。
“文化工業”的大衆傳播使得 “僞個性主義” 泛濫,人們在虛拟的空間中尋找和實現自我價值,釋放自己的個性。在拟像的“景觀社會”中,藝術的“光暈”消失,藝術品成了可以機械複制的商品,人的勞動也成了機械制造的商品,從而産生出馬克思提出的“異化”人格,造成阿多諾提出的人本主義的喪失,最終成了馬而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并堕入到弗洛姆認為的“文化工業會造成人喪失其自身”的困境。“文化工業”體現出的标準化、齊一化、程式化的特點,使得虛拟自我大量蔓延,人們不願意成為工具理性下的奴隸,喪失自我主體性的價值理性。這使得虛拟自我有違于傳統自我的倫理觀而體現出以下特點:1) 社會主體虛拟化;2)真理追求淡漠化;3)傳統文化邊緣化;4)意識形态多元化;5)信仰虛無化;6)價值觀功利化。
虛拟自我的倫理觀是“文化工業”的産物,是人“異化”的體現,是人本價值讓渡。在虛拟自我形成的過程中,真實和想象的邊界已經模糊,真實和虛構共存,生活的實體開始瓦解,亞文化逐步地流行,傳統的信仰和文化在喪失。理解虛拟自我的成因和網絡中虛拟自我泛濫的危害,有助于幫助在校大學生的主體價值觀的豎立,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從而脫離網絡虛拟的空間,鍛造自我的健康成長。
最後,阮廣紅老師對本次科研工作坊進行了總結,鼓勵老師們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廣泛閱讀,深入思考,對研究領域深入挖掘,不斷嘗試進行寫作,直至完成滿意的作品,實現自我發展,助力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