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2024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為源泉,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挖掘現實鮮活素材,把大主題蘊含到小故事中,助力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以及多元立體傳播格局,提升大學生用外語展現中國話語、中國叙事、中華美學魅力的能力和本領,為新中國成立 75 周年獻禮,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指導下,南京大學、湖南大學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舉辦 2024 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
現将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活動意義與主題
主題:我和我眼中的科創
意義: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科技創新(簡稱“科創”)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無論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還是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都在不斷地為人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更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注入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為此,各行各業都在各自探索着以科技創新為重要引擎的新增長方式,敢于“破圈”“跨界”,勇擔科技自立自強責任使命,可以說中國科創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湧,遍地盛開絢麗多姿的“科創之花”,而這背後蘊藏着許多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科創精神故事,革故鼎新、可歌可泣的科創報國故事以及向善向美、以人為本的科創為民故事。
凡此種種故事,有待從新時代大學生視角,通過結合大學生學術調研、文化探尋、企業走訪、考察體悟、志願服務、課程實訓、創新訓練、專業實習等多種形式的課内外實踐,收集整理各類素材,在廣納博取中别開生面、萃取精華、獲得靈感,并借助鏡頭語言和雙語表達,賦予科創故事現實動能和當代意義,以小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的科創之志、奮鬥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科創的精神氣象,在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為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傳播影響力貢獻高校學子的智慧和力量。
二、活動内容
本次征集活動的短視頻需圍繞“我和我眼中的科創”主題,可以選擇“科創與我”“科創非遺”“數字科創”中的任一單元,綜合運用多元叙事技巧和豐富視聽語言,講述從高校到地方,從企業到産業、從載體到人才、從政府到市場,時時處處湧動的科創熱潮背後的故事(詳見附件:2024 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實施方案)。
三、活動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
主辦單位:南京大學、湖南大學
協辦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承辦單位: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四、參加對象與要求
本校各年級學生。每個參加活動的學生或學生團隊限報1 件作品。學生團隊包括 1 名負責人和不超過 4 名的團隊成員,且不可跨校組隊。已參加過往屆活動的選手須攜全新作品報名參加。
每件作品須有1-2 名指導老師,同一名指導老師不可重複參加其他作品的指導工作。
五、作品提交時間與形式
活動官網:外語賽事活動網
短視頻提交時間及流程:2024 年 2-5 月,參加本活動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在活動官網(外語賽事活動網)注冊并提交作品(如作品涉及知識産權糾紛的由申報者自行承擔責任)。
2024年5月20日9:00活動網站作品上傳通道關閉,其後作品無法上傳或修改。
六、推薦與評審
2024 年 6-8 月,确定入選省級優秀作品名單。
2024 年 9-10月,舉辦全國交流活動,進行現場展示,舉行頒獎典禮。
七、獎勵
入選省級及全國優秀短視頻名單的作品,組委會将頒發證書。入選全國優秀短視頻名單的作品将通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平台展播。
八、活動指導
參賽學生可加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24“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指導qq群(群号512381214),或者掃碼入群。方便後期通知培訓及輔導信息。

附件:
2024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為源泉,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挖掘現實鮮活素材,把大主題蘊含到小故事中,助力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以及多元立體傳播格局,提升大學生用外語展現中國話語、中國叙事、中華美學魅力的能力和本領,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指導下,南京大學、湖南大學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舉辦2024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
一、活動内容
本次征集活動的短視頻需圍繞“我和我眼中的科創”主題,可以選擇“科創與我”“科創非遺”“數字科創”中的任一單元,綜合運用多元叙事技巧和豐富視聽語言,講述從高校到地方,從企業到産業、從載體到人才、從政府到市場,時時處處湧動的科創熱潮背後的故事。
1.科創與我:新時代賦予高校學子新使命、新舞台,召喚新擔當、新作為。随着新技術、生産和傳播工具的大規模運用以及高校的學科交叉、科教融彙、産教融合走深走實,“四新”建設邁向新格局,知識創新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同頻共振。在此背景下,科創引領文化創新、知識創新、實踐創新等方面的方法、手段、事例、範式層出不窮。學生可選取不同視角,既可以講述個人、團隊或身邊同學在親身參與科創相關的實習實驗、項目研發、課程研習等實踐過程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得所獲,或是重要賽事、大創訓練等科創活動給自己帶來的積極影響或改變等,也可以挖掘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校内外老師或者科技工作者的科創經曆、科創成果、科創故事,并從中感悟的科創報國之美、科技創新之美、科研攻關之美。
2.科創非遺:結合親身經曆、身邊故事、采訪調研,講述非遺傳承人與相關的文化從業者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賦能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非遺從“文物式”平面保護轉向“科創+非遺”交互立體化保護,為内涵不斷創新豐富的工匠精神留下影像注解。比如,有的基于各類短視頻軟件、自媒體平台、社交網站、有聲平台等數字新媒體,讓非遺在網絡平台上變得“觸手可及”;有的通過引入了現代化的技術及設備,或是吸收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改良非遺制作技藝,促進非遺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均讓傳統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更大活力和生機。
3.數字科創:受益于國家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數字科創正與文化、金融、醫療、教育、制造業等多個領域和行業深度融合,引發“科技+人文”“科技+金融”“數字+文化”等數字相關産業加速崛起,新興業态、新的消費群體和消費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比如元宇宙、數字人等數字文化業态已成為國内文化産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上述種種,選擇合适切入點,講述自身所了解或接觸到的諸如數字技術(AR、VR、AI大模型、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物聯網等)如何通過創新和變革,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産品和服務,或是豐富的數字化應用,如何帶來更高效率的技術疊代、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和更多元的社會價值等有關數字科創曆程以及成果轉化應用背後的人、事、情。
二、作品要求
1.視頻作品語言為英語。
2.視頻作品分辨率為1280×720或以上,接受MPG、MPEG、AVI、MOV、WMV、MP4等格式文件。配有英漢雙語字幕,時長為4-6分鐘。
3.視頻配音必須由參加活動的學生自行完成。如利用多段視頻素材的,需加工、剪輯合成一段最終版視頻後參評。
4.視頻作品内容必須積極健康向上,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積極傳播正能量,不得涉及色情、暴力與種族歧視等内容,不得違反國家政策法規。
5.輔助擴展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字幕文件、腳本文件、創作分工表等。創作分工表為必備材料。
6.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品及輔助資料中如涉及地圖(含地球儀),請登錄标準地圖服務系統(網站名“标準地圖服務”)下載,并标注審圖号,如需使用國旗和國徽圖案,請登錄中國政府網(網站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下載标準版本,并注明引用出處。
7.學校推薦的作品由學生個人在活動官網(網站名“外語賽事活動網”)注冊參加活動并上傳作品。2024年5月20日9:00活動網站作品上傳通道關閉,其後作品無法上傳或修改。學校須設管理員1名,由所在學校外語學院指定專人擔任,管理員需在活動官網完成院校注冊,并于2024年5月31日前對校内晉級作品進行推薦,參加省級遴選與推薦活動。注冊流程詳見活動官網。
三、知識産權要求
1.作品必須為原創,嚴禁剽竊、抄襲,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參評資格。參加活動的學生應确認擁有作品的著作權。作品的配樂、音效、特效等素材由參加活動者自行添加,并保證提交的視頻不侵犯他人受法律保護的各種權益。視頻作品因肖像權、名譽權、隐私權、著作權、商标權等引發糾紛,一切法律責任及後果由視頻制作者承擔,組委會保留取消其參加活動資格的權利。
2.活動組織機構擁有對視頻作品進行宣傳推廣、展覽出版的權利。參加活動的學生将作品上傳至活動網站即視為其同意将該作品(包括内容的全部或部分)的修改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複制權、發行權、開發制作成數字産品并複制發行的權利免費授予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及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專有行使,該授權無期限及地域限制。學生不得另行許可他人或者自己行使前述權利。學生參加全國交流活動即視為同意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及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對活動現場進行錄音錄像,并有權免費對錄音錄像制品及現場演示的PPT、視頻等進行專有的複制、發行及信息網絡傳播。
四、活動宣傳
1.本次活動宣傳除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密切聯系外,還将充分借助互聯網媒體,增強活動宣傳力度。
2.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活動組委會所有。
五、獎項設置及作品展示
活動設省級特、一、二等獎和全國特、一、二等獎。根據活動評審委員會意見和作品數量确定獎項數量并在活動官網公示。獲獎團隊和指導教師獲得活動組委會頒發的獲獎證書。
活動組委會還将根據活動組織情況評選優秀組織獎。
六、活動平台技術支持
高等教育出版社張偉強010-58556560
七、其他
各省活動組委會根據本省情況發布本省活動通知的,如與本通知有細節變化,以各省通知為準。